牙龈出血可能由不良口腔卫生、牙龈疾病、缺乏维生素C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要治疗牙龈出血,需要明确原因,对症处理,比如改善口腔清洁、使用药物、改善饮食,必要时应及时就医。
1、不良口腔卫生引起的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导致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从而引发牙龈炎。牙龈炎的典型表现就是刷牙或咬硬物时的出血。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同时,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清洁,有助于去除无法自行清理的牙结石。如果已经有牙龈肿胀不适,应咨询牙医进行喷砂或超声波洗牙。
2、牙龈疾病和其他口腔病理问题
发展较严重时,牙龈炎可能发展为牙周炎,进一步导致牙龈萎缩和牙齿松动。此时,牙龈出血可能加重。牙周炎需要专业的牙医治疗,如深度洁治、牙周刮治等操作。如果长时间牙龈出血伴发口腔溃疡或异味,需警惕可能是癌前病变,建议立即就医检查。
3、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出血倾向
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的必要成分,缺乏可能导致牙龈脆弱、微血管破裂,有出血倾向。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子、柠檬、猕猴桃及绿叶蔬菜,能够改善这种问题。维生素C片剂也是一个补充途径,建议每天摄入推荐剂量。
4、全身性疾病的表现症状
某些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糖尿病,也会导致牙龈出血。这时仅靠局部护理和饮食改善可能无法治本,建议通过血液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方式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疾病。根据检查结果,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治疗。
5、药物副作用导致的出血
某些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可能会增加牙龈出血风险。如果牙龈反复出血并与服药有关,可咨询医生优化用药方案,但千万不要盲目停药。
若牙龈出血没有缓解或加重,应警惕可能的潜在疾病,咨询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规范口腔清洁、关注饮食健康,及时处理问题有助于维护牙龈和整体的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