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抑郁了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抑郁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朱振国
朱振国 鹤岗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判断自己是否抑郁,可以通过观察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下降等典型表现,但确诊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建议平日多关注心理状态,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心理咨询和医学治疗。
1、判断抑郁的常见症状
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和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这种状态通常持续两周以上。还可能伴随其他表现,如明显的疲劳、注意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食欲改变暴饮暴食或厌食、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以及对未来没有希望感。如果出现反复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需警惕为重度抑郁的可能性。这些表现通常会显著影响到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2、如何自行初步筛查
可以尝试使用专业的自测工具,比如广为使用的PHQ-9量表,通过回答几项简单的问题来评估抑郁风险。但需注意的是,量表结果仅能用作参考,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也可以留意自己是否经常感到无助、绝望,是否对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对生活没有动力。如果这些情绪和表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3、抑郁的可能性原因
如果怀疑自己有抑郁风险,可以回顾生活中的一些可能诱因。抑郁的原因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活压力、生理因素如激素波动或神经递质失衡以及环境影响等。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状态、经历重大的人生事件如失恋、失业、亲人离世都可能是诱发因素。生理方面,脑内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不足常与抑郁相关。
4、专业帮助与干预措施
如怀疑自己可能抑郁,及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来调整情绪、改变负性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抗抑郁药物治疗,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日常中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多与家人朋友倾诉也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恢复。
明确是否患有抑郁需要结合自身症状和医生的专业评估。如果症状明显或持续存在,不要犹豫,积极就医才能更好地保护心理健康,同时学会关注和调节自身情绪有助于长期保持身心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吃了心境稳定剂烦躁

服用心境稳定剂后出现烦躁可能与药物的适应期、副作用、个体差异或潜在的身体及心理问题有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如调整剂量、与医生沟通换药,或进行心理疏导。 1、药物的适应期反应 心境稳定剂在起效初期可能引发短暂的不良反应,例如情绪波动或烦躁。这种现象通常是因为药物需要一定时间在体内逐步达到稳定的疗效浓度。建议服药初期保持观察,一般在1-2周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同时可以尝试减缓服药初期的不适,例如在医生建议下将药物分次服用或者调整服药时间。 2、药物的副作用 部分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等,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导致个别人出现烦躁、焦虑等不适症状。这种副作用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建议立即联系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现有的药物剂量或更换不同类型的药物,如以副作用更小的选择代替现用药物。医生也可能会根据情况添加辅助药物以缓解不良反应。 3、个体差异与药物不耐受 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一些人可能对某种心境稳定剂不耐受,表现为烦躁、情绪反弹甚至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失眠或注意力不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基因测试等手段评估个体对药物代谢的特点,从而选择更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案。 4、潜在的身体或心理问题 服用心境稳定剂后的烦躁也可能表明其背后存在其他问题,例如肝肾功能异常药物代谢能力受限、甲状腺功能异常特别是碳酸锂可能影响甲状腺、药物与其他正在服用的治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或未被充分关注的心理压力。如果用药后长期感到烦躁,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潜在风险。 5、非药物辅助干预 适度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缓解用药引起的情绪烦躁。例如接受心理咨询,通过自我疏导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日常生活中进行散步、瑜伽等放松训练,稳定心态;避免刺激性食品如咖啡因等,健全作息以减轻负面情绪。 出现烦躁的现象后,不必过分焦虑,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更好地配合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情绪稳定的目的。如果情况持续或严重,务必尽快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