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是一种精神疾病,其核心特点为抑郁发作和轻躁狂交替出现,其中轻躁狂症状不会严重影响社会功能而抑郁症状较为严重。病因涉及遗传、环境、神经生理等多种因素。治疗包括药物、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与遗传存在一定关系。家人中如果有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个体患病风险可能会显著增加。研究发现,相关基因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或5-羟色胺的传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心理筛查,提前了解心理健康状况。
2、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的压力,如亲密关系破裂、丧失亲人、经济问题等,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常见风险。长期压力会导致大脑皮层应激调节系统的异常活跃,从而引发情绪障碍。为降低风险,建议掌握环境压力管理技巧,例如进行冥想、加入心理支持小组或进行个人心理咨询。
3、神经生理异常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患者的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的运作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扁桃体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和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可能存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患者在轻躁狂时过度活跃,而在抑郁发作时情绪压抑。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评估来判断神经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4、病理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的抑郁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紊乱,而轻躁狂症状则包括情绪高涨、过度活跃、精力亢奋,但这些症状通常不会引发严重问题。危险在于患者可能忽视轻躁狂症状的影响,直到抑郁症状严重干扰到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建议对抑郁发作症状进行及时识别,并在疑似时快速就医。
5、治疗方法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二型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方案: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情感稳定剂如丙戊酸钠、抗抑郁药如舍曲林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以及人际关系与社会节律治疗IPSRT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和改善社会功能。
生活干预: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以及调整饮食习惯如摄入钙镁丰富的食物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并不是不可治疗的,但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足够重视,及早就医并坚持治疗。如果发现自己和亲人出现类似症状,应主动向精神科医生反馈,采用科学方法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