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国
鹤岗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失眠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心理干预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改善,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尤为重要。在缓解失眠时,应先找到具体原因,如压力过大、环境因素或身体疾病,针对性处理效果更佳。
1调整生活习惯
脑部过度兴奋或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建议逐步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例如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和睡觉,避免熬夜甚至补觉。临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或酒精饮品,尽量远离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阻碍睡眠循环。适当进行睡前放松训练,比如冥想、深呼吸或温热泡脚,有助于进入更放松的状态,提高入睡质量。
2心理调整与行为改善
心理压力或焦虑在失眠中起到关键作用,这时心理疗法可能是有效的解决方式。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科学的干预手段,通过重新构建睡眠认知,帮助患者改善对睡眠的负面认识,纠正不合理的睡眠行为。也可以尝试记录睡眠日记,监测自己的睡眠习惯,让医生提供专业建议。日常生活中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可以缓解情绪压力,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3药物治疗
当失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比如咪达唑仑和地西泮,用于短期缓解失眠症状;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例如佐匹克隆或右佐匹克隆,副作用较少,更适用于轻度慢性失眠;以及褪黑素类药物,比如褪黑素制剂,有助于调节昼夜节律,改善睡眠质量。但需要注意,药物治疗一般仅为辅助手段,不能长期依赖。
4关注潜在疾病和健康问题
有些失眠是其他健康问题的表现,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呼吸暂停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症。针对这些病理性因素,需要先行治疗原发疾病,再配合失眠干预。有的患者可能由于慢性疼痛或夜间腿部不适而无法入睡,这些问题同样需要通过专业医学手段来解决。
改善失眠需要综合多方因素,从生活习惯到心理调整,再到必要时的药物干预,都应该个性化配合执行。如果失眠长期持续,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对症处理,恢复健康睡眠。一个健康的作息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