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小儿退烧栓的作用

|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退烧栓的作用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尹慧
尹慧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任医师
小儿退烧栓是一种用于缓解儿童发热症状的药品,主要通过直肠吸收发挥作用,其作用迅速,对于无法口服药物或伴有呕吐的儿童尤为适用。药物的核心成分通常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用于降低过高的体温,同时缓解由发热引起的不适。
1、小儿退烧栓的作用原理
小儿退烧栓的主要成分为退烧药物,它通过抑制作为“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前部,减少由感染或免疫反应引发的发热中枢过度兴奋,从而降低体温。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药物迅速被肠壁血管吸收,可在10至30分钟内开始起效,较服用口服退烧药发挥作用更快,特别适合应对高热或口服药物无法进食的情况。
2、适用场景及特点
对于因流感、普通感冒或扁桃体炎引起的发热症状,小儿退烧栓能迅速降低体温并缓解不适。其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刺激,尤其适用于伴随呕吐、腹泻或抗拒服药的儿童。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药物只具备缓解发热的作用,并不能治疗引起发热的根本病因,因此只能作为辅助用药。
3、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小儿退烧栓的剂量需根据儿童体重或年龄严格控制,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脏损伤。通常标准用法为将药物取出放入儿童直肠内,若孩子排便需重新用药。另外,家长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必要时咨询零至三个月大的婴儿发热须立即就医,而非自行用药。避免退烧栓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出现药物叠加中毒。
4、何时需就医
若儿童使用退烧栓后症状未缓解,体温持续在39℃以上,或伴随其他异常如抽搐、昏睡、持续疼痛等,应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如果反复高热持续超过48小时,需检查是否存在潜在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
家长在使用小儿退烧栓时需细心观察儿童的退烧反应,并牢记其只能作为临时退热措施,务必积极查找发热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确保儿童房间通风良好、补充适量的温水,这些辅助措施能帮助孩子舒适度过发热期。若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儿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急性阑尾炎术后一周食谱

急性阑尾炎术后一周内的饮食应注重清淡、易消化,同时逐步过渡以促进术后恢复,首周食谱可以分为流质期、半流质期和过渡期三个阶段。 1、流质期术后1-2天 术后早期,肠道功能尚未恢复完全,应选择无刺激、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推荐食物: 米汤:容易消化,提供能量。 清淡无油的汤类:如骨头清汤或蔬菜水,补充水分和基本营养。 果汁稀释液:如苹果汁需稀释且无糖,帮助补充维生素。 饮食建议:每次少量多餐,每餐150-200毫升左右,以避免肠道负担。 2、半流质期术后3-4天 随着术后恢复,可以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增加一些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帮助伤口愈合。 推荐食物: 稀粥和蛋花汤:如小米粥、燕麦粥,易于吸收并提供一定热量。 嫩豆腐和鸡蛋羹:蛋白质丰富,帮助组织修复。 稍稀的蔬菜泥:如南瓜泥、胡萝卜泥,补充纤维素促进肠蠕动。 饮食建议:此阶段仍须避免高纤维食材如芹菜以及油腻食物,稍微调整浓稀程度即可。 3、过渡期术后5-7天 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可适量增加软食食物,但仍需避免过硬、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推荐食物: 软烂的米饭或面条:搭配清蒸瘦肉或鱼肉末,丰富日常营养。 蒸蛋或清蒸鱼:低脂易消化的动物蛋白来源。 软熟蔬菜:比如煮烂的菠菜或西葫芦,加入少量盐调味。 饮食建议:每天三餐加1-2次餐点,逐步从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 急性阑尾炎术后一周内,坚持循序渐进、合理搭配的饮食方案能够加速肠道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术后饮食既要保证清淡、易消化,又要避免过早增加油腻、辛辣或高纤维饮食。后续恢复期仍需关注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调整,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调整饮食计划。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