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燕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纵隔气肿是一种因气体异常积聚在纵隔区域胸腔中央器官周围的疾病,常由外伤、感染或异常压力引起。这是一种潜在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尽快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
1、遗传和解剖相关因素
纵隔气肿的发生通常与遗传关系不大,但个体存在特殊的解剖结构缺陷,如气道壁脆弱、支气管结构异常等,可能增加相关风险。某些先天性因素可能导致肺组织或气道对压力更敏感,从而更易发生破裂,导致气体渗入纵隔。
2、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创伤是导致纵隔气肿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胸部剧烈撞击、误吸异物、外科检查或操作如支气管镜、食道镜等引发的医源性原因。剧烈呕吐、剧烈咳嗽、大力吹气或潜水活动中快速上浮等会显著增加气道内压力,也是外部诱发因素之一。
3、生理或病理因素
纵隔气肿的常见内在诱因是气道或肺泡破裂。常见病理情况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严重哮喘发作、自发性气胸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肺组织受损或气道压力不平衡,最终导致气体扩散至纵隔。如果合并感染,脓毒性纵隔气肿还可能进一步加重。
4、纵隔气肿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症无症状的纵隔气肿,通常采取观察疗法,避免剧烈活动,并给予吸氧帮助加快气体吸收。药物治疗方面,必要时可以使用消炎药物预防继发感染,例如头孢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伴有明显症状或病情恶化的患者如胸痛、呼吸困难、感染等,可能需要介入治疗或手术,例如胸腔穿刺引流术,以解除压迫改善症状。针对诱因的治疗同样重要,例如哮喘患者需加强控药,感染患者需精准选用抗感染药物。
纵隔气肿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多种病因及健康状况因素。无论病情轻重,出现症状都应尽快就医以明确诊断和治疗。同时也需避免剧烈气压变化等高危因素,保护胸部健康。如果纵隔气肿合并其它病症,及时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切勿延误医治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