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成人体温达到38.5℃或以上,且伴随明显的不适症状时,可以考虑服用退烧药;儿童则根据体温以及精神状态决定。体温较低时,首选物理降温,退烧药是辅助措施而非首选。
1、发烧的温度及对身体的影响
发烧是身体对感染或炎症的自然应激反应,通常表现为体温上升。如果体温低于38.5℃,大多数人能较好地耐受,此时建议优先选择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身体、补充水分和改善环境温度。但如果体温超过38.5℃,可能会出现全身酸痛、头痛、心跳加快等症状,就需考虑服用退烧药缓解不适。儿童的发烧处理需根据年龄和具体症状灵活调整,建议咨询儿科
2、常见的退烧药及注意事项
成人常用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
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性较高,适用于轻中度发热和头痛,但肝功能受损的人需谨慎使用。
布洛芬:具有退烧和抗炎作用,适用于伴随明显炎症反应的发烧,但胃炎患者需慎用。
阿司匹林:不建议12岁以下儿童使用,以免导致瑞氏综合征。
对于儿童,需根据体重和年龄选择对应剂型和剂量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糖浆或布洛芬滴剂。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过量用药。
3、物理降温方法的辅助作用
物理降温是治疗发烧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体温低于38.5℃或者无法使用退烧药的人。效果较好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用温水约32℃至35℃湿毛巾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有助于促进散热。
使用风扇或空调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但需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寒。
继续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持续升高或超过39℃,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超过38.5℃的发烧可适当使用退烧药,但需根据体质选择适合的药物,同时结合物理降温方法。若高烧持续不退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应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