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长期焦虑会引发哪些身心疾病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长期焦虑会引发哪些身心疾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长期焦虑可能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焦虑的长期存在会导致身体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或加重疾病。治疗长期焦虑需要综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心血管疾病
长期焦虑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长期的高血压和心率异常可能引发冠心病、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研究发现,焦虑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0%-40%。治疗方面,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对焦虑的认知,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以缓解心脏症状,同时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2、消化系统疾病
焦虑会干扰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肠蠕动异常,从而引发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焦虑还可能影响食欲,导致营养不良或暴饮暴食。治疗方面,心理治疗如正念减压疗法MBSR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同时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
3、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长期焦虑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身体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焦虑还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进一步削弱免疫系统。治疗方面,心理治疗如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可以帮助患者接纳焦虑情绪,药物治疗如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同时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适度运动如瑜伽、太极以提升免疫力。
长期焦虑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症状,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焦虑患者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节和健康管理,以维护身心平衡。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是怎样的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是一种精神疾病,其核心特点为抑郁发作和轻躁狂交替出现,其中轻躁狂症状不会严重影响社会功能而抑郁症状较为严重。病因涉及遗传、环境、神经生理等多种因素。治疗包括药物、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与遗传存在一定关系。家人中如果有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个体患病风险可能会显著增加。研究发现,相关基因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或5-羟色胺的传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心理筛查,提前了解心理健康状况。 2、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的压力,如亲密关系破裂、丧失亲人、经济问题等,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常见风险。长期压力会导致大脑皮层应激调节系统的异常活跃,从而引发情绪障碍。为降低风险,建议掌握环境压力管理技巧,例如进行冥想、加入心理支持小组或进行个人心理咨询。 3、神经生理异常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患者的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的运作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扁桃体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和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可能存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患者在轻躁狂时过度活跃,而在抑郁发作时情绪压抑。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评估来判断神经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4、病理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的抑郁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紊乱,而轻躁狂症状则包括情绪高涨、过度活跃、精力亢奋,但这些症状通常不会引发严重问题。危险在于患者可能忽视轻躁狂症状的影响,直到抑郁症状严重干扰到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建议对抑郁发作症状进行及时识别,并在疑似时快速就医。 5、治疗方法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二型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方案: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情感稳定剂如丙戊酸钠、抗抑郁药如舍曲林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以及人际关系与社会节律治疗IPSRT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和改善社会功能。 生活干预: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以及调整饮食习惯如摄入钙镁丰富的食物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 双相情感障碍二型并不是不可治疗的,但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足够重视,及早就医并坚持治疗。如果发现自己和亲人出现类似症状,应主动向精神科医生反馈,采用科学方法防止病情恶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