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辉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自身生理状况、饮食问题,以及可能伴随的疾病。维生素D缺乏直接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骼发育异常、软化及变形。了解具体原因,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1、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维生素D代谢异常,比如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型或II型,是由于基因突变影响身体对维生素D的转化或利用。这类遗传性情况无法通过单靠补充维生素D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纠正,比如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等。
2、环境因素外部因素影响
缺乏阳光照射是维生素D缺乏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冬季或日照少的地区,或者皮肤颜色较深人群黑色素会削弱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解决方法包括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期间的适量阳光浴,同时避免过度暴晒。
3、生理因素自身因素影响
某些生理问题可能导致体内无法正常合成或吸收维生素D,例如慢性肠炎、胆汁淤积或肾病综合征,这些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代谢。此类情况下,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阿法骨化醇或通过肠胃健康调理的饮食,辅助改善吸收功能。
4、饮食问题外伤及日常因素
长时间维持低钙低磷饮食,以及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深海鱼、蛋黄和强化维生素D的乳制品会导致体内维生素D供给不足。对于婴幼儿,若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偏低且未额外补充,也容易导致佝偻病风险。每天通过营养均衡管理饮食,并按需补充儿童专用的维生素D滴剂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5、病理性问题
某些疾病,如慢性肾病和肝病,会影响身体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代谢,增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风险。对于已有这类基础疾病的患者,除了基础病治疗外,还需要定期监测体内矿物质和维生素D水平,在医生建议下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多由多重因素造成,因此既要保证合理的户外活动,也需注意饮食均衡和身体健康。在有高危因素时,应早期筛查维生素D水平并干预治疗,如有病理性原因,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以避免骨骼发育严重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