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痛风并非所有情况下都会发展为尿毒症,但如果长期未能有效控制高尿酸水平,可能导致肾脏损伤,进而增加患上慢性肾病甚至尿毒症的风险。控制痛风需要从治疗高尿酸血症、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监测肾功能入手。
1、高尿酸与痛风: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等部位引起的炎症性疾病。长期高尿酸血症不仅可引发痛风发作,还可能导致尿酸盐结晶在肾脏形成肾结石,或直接破坏肾脏结构,最终诱发慢性肾病。研究表明,未控制的痛风与尿毒症虽然不直接相关,但可能是一种间接联系。
2、痛风患者的肾脏损伤机制:
尿酸盐沉积:尿酸盐会沉积在肾脏,引起肾脏局部炎症,甚至形成痛风性肾病。
尿酸结石:尿酸过多增加肾结石发病率,从而影响排尿功能并引发肾脏感染。
慢性炎症:痛风的重复发作使机体处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加剧肾小管功能下降。
3、如何预防痛风并保护肾脏健康?
药物治疗:
① 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帮助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② 碱化尿液药物如枸橼酸钾可减少尿酸结晶形成;
③ 抗炎药物如秋水仙碱可缓解急性痛风发作的炎症症状;
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药,避免副作用。
饮食管理:
饮食是控制痛风的重要环节,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如动物内脏、海鲜、浓汤等;多吃蔬菜和低嘌呤水果如樱桃和苹果;保持每日饮水量在2升以上,有助尿酸排泄。
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体重、戒酒尤其是啤酒和烈性酒、避免剧烈运动等行为可显著降低痛风发作和肾脏病变风险。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整体健康。
定期监测:
痛风患者尤其需要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蛋白,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对策。
长久不控制的痛风虽可能间接诱发尿毒症,但这一风险是可通过干预降低的。通过规范药物治疗、健康饮食和合理管理,痛风患者依然可以维持优质生活,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发现痛风合并肾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并严格控制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