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英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缺铁性贫血并非无法补上,但需要找准原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包括补铁治疗、改善饮食以及调整生活方式。
1、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是人体因铁元素不足无法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进而导致组织和器官供氧能力下降的一种常见贫血类型。
1、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铁含量不足的食物,如偏食、素食等,可能导致体内铁储备耗尽。
2、铁吸收障碍:某些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或反复腹泻等会影响铁的吸收。
3、失血过多:女性月经量过多、痔疮、胃肠道出血或其他慢性失血性疾病会导致体内铁元素流失。
4、需求增加: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孕妇等特殊人群对铁的需求增加,但供给不足时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2、治疗方法及建议
缺铁性贫血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明确病因、对症处理和科学的补铁手段。以下方法可帮助改善贫血问题:
1、药物治疗:医生通常会推荐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缺铁严重时可能需要肌肉注射铁剂或静脉输注铁剂。但需注意服药后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
2、饮食调整:多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蛋黄、鱼类、豆类、菠菜等。同时,维生素C可以帮助提升铁的吸收,可搭配橙汁或柠檬水食用。避免与茶、咖啡同食,以免阻碍铁的吸收。
3、治疗潜在疾病:针对胃肠道疾病、慢性失血性疾病或月经过多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阻止铁的进一步流失。
4、改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提高身体对铁的利用率。
3、治疗周期与效果评估
缺铁性贫血的补铁周期通常需要持续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从而补充体内储存铁。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血清铁水平,确认治疗效果并调整方案。同时,专业医生的指导是处理缺铁性贫血的关键环节。
科学治疗与合理饮食可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确定缺铁具体原因或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应尽快前往医院寻求进一步诊疗,切勿自行贸然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