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溃疡性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溃疡性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武恩翠
武恩翠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技师
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及腹痛是溃疡性肠炎的主要症状,大多数疾病为亚急性,极少数的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加重,病情的轻重与病变范围、临床分型及病情等有关。在消化道表现为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轻的每天排便2~3次,便血轻或者没有;重的每天大于10次,脓血便多见,严重的可以出现大量的便血。腹痛多为左下腹隐痛,有的是全腹痛,有里急后重,大便后腹痛能缓解,轻的可没有腹痛,仅有腹部不适,重的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持续剧烈疼痛。另外还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再就是全身是否发热,在中重度病人的活动期出现低至中度发热,高热提示病情进展,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存在。可以有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的表现,还可以出现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肠外表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消化道出血能否治愈

消化道出血是可以治愈的,但需要根据出血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常见治疗包括药物、内镜操作、手术等,关键在于及时发现、确诊和对症处理。 1、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两类。上消化道出血多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下消化道出血则可能与直肠息肉、痔疮、结肠炎或肿瘤有关。服用抗凝药物、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也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对于明确病因至关重要,因为不同原因对应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 2、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目标是止血并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目前常用有以下方法: 药物治疗:对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若由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则需使用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根除治疗。 内镜治疗:内镜粘膜下注射止血剂、高频电凝、金属夹结扎以及用药灌洗是常用的内镜处理手段,适用于胃、食管或结肠等部位的出血。内镜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应用范围广。 手术治疗:当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法控制大出血时,尤其是在出血量大或反复出血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或进行血管结扎等操作来止血。 3、养护与预防措施 在治愈消化道出血后,预后与养护至关重要。不要轻视以下几点: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软饭、汤面等。 避免药物诱发:如需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辅以胃黏膜保护剂。 定期复查:有溃疡病史的患者需按时进行胃肠镜检查,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确认彻底治愈。 消化道出血是可以治愈的,但对于重症或反复出血的复杂情况,治疗难度可能增加。切勿拖延,要及早就医并遵循医嘱,治愈后也需重视预防保健,将风险降至最低。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