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引起,需通过饮食调整、铁剂补充及病因治疗改善。
1. 铁摄入不足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对铁需求量大。母乳含铁量低,6个月后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米粉、红肉泥、动物肝脏,易导致铁缺乏。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储铁不足风险更高。
2. 铁吸收障碍
慢性腹泻、肠道炎症或乳糜泻等疾病影响铁吸收。过量摄入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牛奶、咖啡、浓茶,或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等促吸收成分,均会降低铁利用率。
3. 铁丢失过多
长期隐性失血是重要原因。牛奶蛋白过敏可诱发肠道出血,青春期女孩月经量过多,反复鼻出血、钩虫感染等慢性失血也会加速铁流失。
治疗需三管齐下:
饮食补充:每日添加高铁食物如牛肉30g、猪肝20g或鸭血50g,搭配猕猴桃、橙子等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提升吸收率。
药物干预:口服硫酸亚铁(2-3mg/kg/日)、右旋糖酐铁或蛋白琥珀酸铁,疗程至少3个月,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补铁4-6周储铁。
病因处理:牛奶过敏者改用深度水解奶粉,寄生虫感染需驱虫治疗,月经量多者排查妇科疾病。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至关重要。预防应从孕期营养抓起,婴儿4-6月龄及时添加辅食,幼儿期避免过量饮奶。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异食癖等症状时尽早就医,避免影响认知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