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鼻疽病和类鼻疽病的区别

|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问题描述:
鼻疽病和类鼻疽病的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尹慧
尹慧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任医师
鼻疽属于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是不运动的革兰阴性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病只是在症状上类似这种疾病,检查并没有这种病原体。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才好确诊,在治疗方面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还应该加强个人的防护,避免接触患病人和患病的驴马等家畜,临床上会出现身体突然的发烧、寒颤、皮肤会出现感染,比如蜂窝组织炎、毛囊炎等改变,还会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治疗方面选择广谱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同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保护创面,预防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丙肝抗体阳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丙肝抗体阳性通常是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既往曾经感染或曾接触过病毒,但目前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活动性感染。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环境和生理因素等。建议进一步检查,如HCV RNA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复制,并根据结果制定诊疗方案。 1、遗传因素: 丙肝病毒本身并无遗传性,但某些免疫系统相关的遗传特征可能影响个体对丙肝病毒的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曾感染丙肝病毒,可能需要更加注意预防,如避免血液和体液接触。 2、环境因素外部病毒传播: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其高风险因素包括输注未经过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不洁的针头或注射器、纹身或穿刺使用不洁器具、以及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因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注意卫生和避免共用可能污染的物品尤为重要。医护人员或经常接触患者血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3、生理因素自身因素影响: 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会感染丙肝病毒。一些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某些患有慢性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其身体状况较弱,也存在感染丙肝病毒的较高风险。 4、外伤感染的可能性: 意外暴露于他人血液中如医疗事故、意外伤口暴露也可能导致丙肝病毒感染。如果平时工作或生活中经常接触血液或破损皮肤,应特别注意防护,比如佩戴手套等。 5、病理因素疾病进展: 丙肝抗体阳性仅表明身体曾经接触过丙肝病毒,但并不等同于当前有病毒活动性感染。需要通过HCV R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复制。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存在活动性感染,需进一步评估肝功能是否受损。长期的活动性丙肝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应对建议: 1、进一步检查: 丙肝抗体阳性后,需进行HCV RNA检测,评估病毒活跃程度。如果RNA为阴性,通常仅表明曾经感染且病毒已被清除。 2、药物治疗: 针对活动性丙肝感染,可选择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非布韦、达卡他韦、吉二代等,这些药物可以在短期内一般8-12周清除病毒,治愈率高达95%以上。 3、预防感染传播: 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发现感染时建议尽快治疗避免传染他人,尤其是家人和密切接触者。 丙肝抗体阳性可能有多种诱因,明确病因和病毒活动状态至关重要。如果HCV RNA阳性,需尽快治疗以避免疾病进展;定期检测和健康防护是预防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