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恩翠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技师
牛奶蛋白质过敏需立即停止食用含有牛奶及其衍生物的食物,并选择适合的替代食品,同时在必要情况下就医接受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明确过敏的原因、实行饮食管理,以及必要时选择药物治疗控制症状。
1、什么是牛奶蛋白质过敏?
牛奶蛋白质过敏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于婴幼儿。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是主要的致敏原。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将这些蛋白错误识别为有害物质时,即会引发过敏反应。症状可能包括腹泻、呕吐、皮疹、哮喘,甚至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的严重性不可忽视,需及时处理。
2、如何应对牛奶蛋白质过敏?
1饮食管理:在确认牛奶蛋白质过敏后,需严格避免摄入所有含乳食品及乳制品,包括牛奶、奶粉、黄油、奶油等。还应注意隐性含奶成分如奶精、乳糖、乳清等。可以选择纯植物性的替代品,例如豆奶、椰奶、燕麦奶等,但应确保它们不含牛奶蛋白。
2药物干预:如果已经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对于急性过敏性休克等重症情况,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并前往急诊进行抢救。患有重度牛奶过敏的患者还建议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器应急使用。
3营养补充:避免牛奶后需关注营养摄入的均衡,特别是钙、维生素D的替代。例如,可通过摄取富含钙的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菠菜、小鱼干,或维生素D强化食品如豆浆等来满足需求。
3、什么时候需要求医?
对于首次出现严重牛奶蛋白质过敏反应,并伴有喉咙肿胀、呼吸困难等情况,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长期反复的轻度症状也应就医检查过敏原因,明确诊断,避免病情加重。
牛奶蛋白质过敏虽然会对饮食习惯带来影响,但通过谨慎的饮食管理和科学治疗,大多数人可以稳定控制症状甚至改善过敏状况。如果您或家人有疑似症状,应尽早咨询医生并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