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这是肾功能严重下降的重要表现,常伴有一系列症状如疲劳、恶心、食欲下降等。及时检测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如药物调整、饮食控制或透析治疗,是遏制病情恶化的关键。
1、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升高的原因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脏排出。肾功能衰竭期间,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无法及时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血肌酐浓度显著升高。常见诱因包括:
慢性肾脏疾病恶化:如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等,长期慢性病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
急性损伤或中毒:如药物过量、感染或重金属暴露引发的急性肾损伤。
血流供应不足:严重脱水、大量失血或心脏功能不全引起肾脏缺血,是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外部因素。
2、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升高的表现
肾功能衰竭期的症状通常与体内毒素积累相关,包括:
全身症状:疲劳、无力、皮肤瘙痒和浮肿,是毒素累积及水钠潴留的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能与尿毒素作用于胃肠道相关。
神经系统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困倦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等。
3、如何控制和治疗血肌酐升高
根据病情程度,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饮食控制:减少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蛋类,避免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果仁,并控制水盐摄入,降低代谢负担。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促排钾药物,如聚苯乙烯磺酸钙,或改善肾脏微循环的药物。
透析治疗:在严重肾衰竭阶段,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体内毒素,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升高不仅是一个重要标志,也直接影响患者全身健康。发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通过药物、饮食和必要的透析治疗稳定病情。关注肾脏健康、早期筛查尤为重要,定期体检可帮助减少肾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