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碧荷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儿童梦游通常属于一种良性的睡眠现象,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梦游频繁或伴随危险行为,则需要引起重视。针对梦游的原因,可以从遗传、环境、心理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1、遗传因素的影响
梦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庭中直系亲属有梦游史,儿童出现梦游的几率会增加。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大脑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不完全觉醒,从而引发梦游现象。家长无需过于担忧,但经常性梦游的孩子需要监测,必要时咨询
2、环境和生活习惯
不规律的作息、睡眠不足、生活压力以及不稳定的睡眠环境,都会导致儿童更容易发生梦游。例如,噪音、强光或临睡前看刺激性内容如恐怖片可能加重症状。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提供安静、整洁的睡眠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可以有效降低梦游的发生次数。
3、心理和情绪因素
焦虑、压力、紧张或恐惧等情绪波动也可能诱发梦游。孩子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家庭环境变化或人际关系问题而表现出这类睡眠行为。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倾听和陪伴,可通过鼓励交流或寻求心理咨询的方式来帮助改善梦游。
4、生理和疾病原因
梦游还可能由发热、夜间癫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诱发。如果伴随夜间持续惊醒、大量出汗、情绪激动,或在梦游过程中有自伤他人行为,建议尽快带孩子到神经科或睡眠专科就诊。医生可能会通过脑电图或睡眠监测等手段进一步确诊并给予治疗。
5、治疗和预防措施
大部分儿童梦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只需加强安全管理,例如锁好门窗、移开尖锐物品和避免孩子独自睡高床。如果症状较重且影响日常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行为治疗,常见方法包括放松训练和睡眠干预。药物如低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也能缓解梦游问题,但需严格遵照医生处方。
儿童梦游多属一过性症状,不同个体的处理方式应视其发生频率和危险性而定。如果梦游症状影响孩子的安全和生活质量,记得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并从日常生活习惯、心理干预和医学治疗多方面进行管理。家长的科学认知和细心照料,是帮助孩子安全度过这一阶段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