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艾滋病科

感染艾滋病如何治好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感染艾滋病如何治好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何洁
何洁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艾滋病HIV感染尚无彻底治愈的药物,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ART,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病毒载量,延长患者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检测、及时介入和持之以恒的用药。
1、抗病毒治疗ART是核心方法
抗病毒治疗ART目前是艾滋病的标准治疗方式。ART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能够将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
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如Truvada: 常用于治疗和暴露前预防,其作用是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多替拉韦DTG: 高效且耐药性低,常用于一线治疗方案。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 可用于二线治疗,特别适合既往用药失败的患者。
长期规律用药,不仅能延长患者寿命,还可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风险,保护伴侣或其他人群。
2、正确管理并发症与感染
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疾病如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等。针对这些感染,具体管理如下:
抗感染药物: 针对不同的感染使用对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卡氏肺孢子虫可用达托霉素,真菌感染常用两性霉素B。
定期筛查与预防: 每半年至一年检测潜在感染,一旦发现异常尽早介入。
提高免疫水平: 平衡营养、戒烟限酒,并结合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预防新的感染。
3、健康管理与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患艾滋病后,患者常面临心理压力及社会歧视,注重健康管理与心理支持极为重要:
健康饮食: 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新鲜蔬菜水果,维持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适量运动: 如散步、瑜伽等,提升免疫力并改善情绪状态。
心理咨询: 尽早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加入患者支持小组,也有助于通过互助缓解精神压力。
艾滋病虽难以治愈,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科学的健康管理,患者完全可以实现与病毒共存,并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了解疾病知识、坚持用药和心理健康维护才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回归更有质量的生活状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艾滋病初期症状多久开始出现

艾滋病初期症状通常在感染病毒后的2至4周内出现,但也有部分人需要更长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初期症状类似流感,包括发热、咽喉痛、皮疹等,因此易被忽视。一旦怀疑感染,应尽快就医检测,明确诊断并接受早期治疗。 1、艾滋病初期症状的出现时间 艾滋病的初期症状通常与机体感染HIV后产生的急性免疫反应有关。感染者在病毒进入体内的2至4周内可能出现“急性HIV感染综合征”,表现出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头痛、疲劳、咽喉肿痛、肌肉疼痛等。部分人可能会在感染后的6周到几个月后才出现症状,而个别情况症状可能非常轻微甚至完全没有。如果有高危行为史,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定期检测。 2、初期症状的具体表现 艾滋病初期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多为低热到中等高热,全身乏力,盗汗,咽喉痛,以及全身皮肤出现非特异性皮疹等。这些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在此阶段病毒快速复制,免疫细胞数量会剧烈下降。由于症状非常相似于普通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很多人会误以为只是普通的身体不适而未予重视。 3、该如何应对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且曾有无保护措施的高危性行为、输血史或共享针具等情况,需要尽快进行HIV检测。初步筛查可选择快速检查如血液或唾液采样的HIV抗原/抗体检测,但需注意窗口期的存在,通常建议行为后4-6周重复检测以确保结果精准。若确诊感染,应立即咨询医生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此类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体内病毒水平,也可延缓疾病进展并增强生活质量。 症状不是判断感染的唯一依据,尽早检测并寻求医生帮助十分重要。如果疑似或确认感染,需遵循医嘱并配合随访,早期干预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注重自身和他人健康,保护行为更为重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