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外科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玲
张玲 河南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因肠道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需要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选择包括手术为主的根治方法以及早期的支持性治疗。
1、病因分析:先天性巨结肠的原因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肠道神经结节的先天性缺失,导致部分肠段失去正常的蠕动能力,从而引起肠内容物的堆积及肠腔的扩张。
遗传因素:研究显示,此病与基因突变相关,部分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史。
环境因素:怀孕期间的一些药物或病毒感染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生理因素:患儿的肠道神经节细胞部分或完全缺失,导致排便功能受阻,从而形成巨结肠。
2、常见症状及就医提示
家长应特别注意婴儿长期便秘、腹部膨胀、呕吐等现象。如果新生儿出生后超过48小时未排胎便,应怀疑此病并及时带孩子就医。严重病例还可能出现感染或肠穿孔,需紧急处理。
3、治疗方法详解
手术治疗:目前治疗此病的首选方法是外科手术,通过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恢复正常的肠道功能。常见手术包括:
1. Soave手术:经肛行无神经肠段切除,并连接正常肠段。
2. Swenson手术:切除病变段并保留直肠肛门环形肌。
3. Duhamel手术:健康肠段与直肠残端并置缝合。
支持性治疗:手术前后需进行肠道减压、灌肠及营养支持,帮助患儿恢复。
长期管理:术后仍可能出现便秘、腹泻或肠炎等并发症,家长需关注孩子的饮食搭配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4、饮食建议
手术后患儿需调整饮食以促进康复:
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蔬菜水果,促进排便。
易消化食物:如粥类和汤类,减轻肠道负担。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需要家长的警惕与医生的精确诊治,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是关键。术后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康复情况,避免因并发症影响日常生活,如有异常,需立即复查,确保疾病彻底治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医生来讲解漏斗胸20岁了还可以矫正吗

20岁漏斗胸仍可以进行矫正,治疗选择包括手术矫正和非手术方法,具体因病情轻重和个人需求而定。手术一般推荐为Nuss手术、Ravitch手术或胸骨翻转术,非手术则包括支具或呼吸训练。尽早就医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漏斗胸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漏斗胸是胸骨和肋软骨畸形导致的胸部凹陷,可由遗传、胎儿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引起。20岁依然存在的漏斗胸症状可能影响外观,严重者可压迫心肺,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和体能下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这种畸形在心理层面也可能导致自卑,进一步影响社交能力及情绪健康。 2、主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对于20岁的患者,中度或重度漏斗胸通常建议手术矫正,常用的方法有: Nuss手术:通过微创插入金属支架纠正胸骨形状,适合年轻人,恢复周期短,但需定期随访以确保支架效果。 Ravitch手术:移除多余肋软骨并固定胸骨,适合复杂或伴随其他胸部畸形的患者。 胸骨翻转术:通过切割胸骨后翻转以矫正外观,但创伤较大,患者需自我评估手术心理准备。 以上手术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术后严格恢复。 3、非手术矫正方法及适用情况 对于症状较轻或不想手术的20岁患者,以下非手术方法可以尝试: 支具疗法:使用定制支具帮助矫正胸骨形态,但对成年患者效果有限。 呼吸训练:通过深呼吸、呼吸肌锻炼等方法改善胸廓弹性,但通常作为辅助治疗。 需注意,非手术矫正对20岁患者效果较为有限,但可用于改善一定的功能性问题。 4、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漏斗胸的畸形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应重视心理健康管理。在治疗期间或手术后,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提升对自身外貌的接纳。与支持性社区或团体进行互动,也能带来积极的情绪支持。 20岁漏斗胸依然可以矫正,手术是主要手段,但选择治疗时需结合个体病情和症状。若发现胸部凹陷症状持续存在,应尽早寻求胸外科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治疗建议,以获取更好的矫正结果和健康生活体验。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