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做手术后放屁是肠胃功能恢复的标志,也是判断肠道健康的重要依据。术后排气表明胃肠道再次开始蠕动,能够逐步恢复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如果长时间未能排气,可能提示肠道功能受损或其他术后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1、肠胃功能恢复的关键标志
手术,特别是腹腔及消化系统相关手术,会暂时抑制胃肠蠕动,导致胃肠功能在术后进入“休眠状态”。放屁作为胃肠蠕动的直接结果,是食物消化产生气体通过肠道产生的正常现象。术后排气表明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消化和吸收也随之重建,因此会被医生视为关键的术后观察指标。
2、手术中的麻醉和操作影响
麻醉药物会抑制自主神经功能,使胃肠道蠕动大大减缓甚至停滞。手术操作对肠道的直接触碰,也会引发一种被称为“术后肠麻痹”的现象,导致术后短时间内气体积聚。如果患者长时间不能放屁,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肠梗阻、感染等问题。
3、什么方法帮助术后肠道恢复
促进术后排气通常依赖饮食调整、体位改变和药物辅助等方式。
饮食调整:术后应谨遵医嘱,从清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例如术后初期可选择浓汤、稀粥,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
体位改变:避免长时间卧床,尝试在术后适度活动或改变卧位如采取左侧卧位,能够帮助气体尽快排出。
药物辅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也可以咨询医生使用通气药物。
术后放屁不仅是肠道恢复的关键信号,也关系到术后能否正常开始进食。若长时间未能排气或伴有腹痛、呕吐等表现,应立即就医以排查潜在问题。术后积极配合医疗团队建议,关注自己身体变化,才能更好地获得术后恢复与健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