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的特点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的特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熊革
熊革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主任医师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的特点主要包括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右心功能障碍、病程进展缓慢但易加重、症状表现复杂且多器官受累。及早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于改善病情至关重要。
1慢性肺部疾病是诱发原因
老年人的肺源性心脏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疾病引发。这些慢性肺部疾病导致肺部长期缺氧,使肺血管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肺动脉高压,最终造成右心室负担加重,演变为右心功能障碍。针对肺部疾病的控制是预防和延缓病情的关键,例如雾化治疗如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混合使用、吸入药物或长期氧疗如保持吸氧浓度在24%-28%。
2病程发展慢但易急性加重
肺源性心脏病通常病程较长,几年甚至十几年缓慢进展,但在寒冷季节、感染因素或急性缺氧的诱发下可能会突然加重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或急性右心衰竭。应注意预防感染,特别是在疫苗接种方面,例如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及肺炎球菌疫苗,同时家庭环境中保持空气流动,避免接触烟尘、刺激性气体。
3复杂症状影响多器官
患者往往有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其中以夜间呼吸困难较为明显。由于右心室长期超负荷工作,可能引发全身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心功能衰竭。伴随慢性缺氧的存在,易出现全身组织和器官的氧合不足。日常需要规律体检监控心肺功能,配合合理饮食,建议低盐饮食、多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瘦肉、绿色蔬菜。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是发展缓慢、危害较大的慢性病,对于老年患者或家属需要特别关注早期肺部疾病的治疗和规范管理。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通过心脏彩超或肺功能检测明确诊断并积极干预。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搭桥手术风险大吗

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常见但具有一定风险的心脏手术,风险的大小与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复杂程度、医生技术水平等因素相关。风险通常包括术中或术后的感染、心脏并发症和血栓等,但多数患者在专科医生的精细操作下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并恢复健康。 1、术中风险因素 搭桥手术的主要风险之一是术中可能出现的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手术本身需要使用循环体外机暂停心脏工作,这一操作可能导致某些患者心脏功能波动。为了降低风险,术前通常会进行详细的身体评估,包括心电图、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测等,术中则通过麻醉、监控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保障手术安全。 2、术后并发症 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包括感染如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血管堵塞血栓形成以及神经系统问题如轻微的记忆力减退或认知障碍。为了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术后会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心脏保护药物,并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和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会对搭桥手术的风险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老年患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术前的全面评估尤为重要,如果术中风险过高,医生可能推荐其他治疗方式如支架植入。 4、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要确保手术效果并降低风险,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术后初期患者需要配合卧床休息和医护团队的监控,逐步开始适量的康复运动,还需调整饮食以控制血脂和血糖指标。患者要遵循医生推荐的随诊计划,定期检查心功能并监控恢复状况。 搭桥手术在现代医疗条件下,虽然风险不可避免,但若充分评估情况并做好术前术后准备,多数患者能够安全度过手术期并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需要手术的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自身情况,与医院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