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药材

什么人不能用麻药

|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人不能用麻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汪晨
汪晨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孕妇、过敏体质者、有麻醉相关疾病史的人群需特别注意麻醉的使用,这些人群在面临医疗手术时可能因麻药的使用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健康风险。具体原因包括生理状态、过敏反应和病史特异性等,建议在手术前详细咨询医生并评估适合自己的麻醉方案。
1、孕妇和哺乳期女性
麻药可能通过胎盘或母乳传递给胎儿或婴儿,对其造成潜在伤害。尤其是在孕期早期,麻药或影响胎儿的器官发育,甚至可能导致先天性缺陷。对于哺乳期的女性,一些麻药可能随着乳汁被婴儿摄入。这类人群在需要麻醉时需告知医生自己的生理状态,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或其他替代治疗措施。
2、过敏体质人群
麻药有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有些人可能对局麻药如利多卡因或者全麻药如丙泊酚过敏。这类人群在曾有明确过敏史时,手术前需告知医务人员,通常会通过皮试或选用其他不含过敏成分的麻药来避免风险。
3、患有麻醉相关疾病的人群
某些疾病会增加麻药使用的风险,例如恶性高热症患者对吸入性麻醉剂或琥珀胆碱类药物极其敏感,可能引发高热甚至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其他疾病如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心脏病等会影响麻药的代谢和排出,使药物蓄积而加重中毒风险。为此,患者应在术前进行详细的身体评估,医生将根据病情调整麻醉方案或实施多学科协作确保安全。
4、其他注意情况
某些日常的药物或生活习惯,也可能成为麻药使用的禁忌。例如,长期酗酒的人可能对麻药敏感性下降,需要更高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麻醉效果,但这同时会增加麻药的毒性作用风险。这类人需要在手术前如实告知医生饮酒情况。老年患者或体重较轻的患儿,因代谢较弱、用药窗口较窄,也需谨慎制定麻醉方案。
对于不能正常使用麻药的人群,最重要的是在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确保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过敏史和用药情况,以制定最安全的麻醉方案。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滥用也能降低因麻醉而产生的风险,从容应对治疗过程。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麻药的持续时间,你了解吗?快来看看!

麻药的持续时间通常根据其种类、剂量、注射位置以及个人体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持续时间为几十分钟到8小时不等。如果您对麻药的使用时间存在疑问或不适,及时咨询医生十分重要。以下将从麻药种类、影响因素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详细说明。 1麻药的种类及其作用时间 根据使用场景和作用深度,临床上常见麻药分为局部麻醉药与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常用于小手术,一般作用时间在1-2小时左右;长效局部麻醉药如布比卡因可维持长达6-8小时。全身麻醉药如异丙酚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仅数分钟到十几分钟,但常结合其他药物以延长效应。医生会根据手术时间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麻药类型。 2影响麻药持续时间的因素 注射部位:麻药在血液循环较快的部位如手指、脚趾可能代谢得更快,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在血流较少的部位如口腔、神经区域作用时间较长。 药物浓度与剂量:一般情况下,浓度越高、剂量越大,麻药持续时间越长,但需要注意避免药物过量引发副作用。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麻药敏感性、代谢速度以及病情复杂程度会显著影响麻药的持续时间。例如,肝肾功能较差者可能作用时间更长。 3麻药作用后的注意事项与应对 常见不良反应:部分人可能在麻药作用消失后出现头晕、恶心、身体无力甚至短暂的过敏反应。术后需多休息,避免立即进行高强度活动。 延长或缩短麻药作用时间:手术中医生可通过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延长麻药效果;对于麻药作用时间偏长、恢复较慢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通过静脉注射对症治疗药物,例如脂肪乳液可用于缓解长效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停药或并发症:在局部麻醉时,如果3-4小时后仍未恢复感知能力或出现持续麻木,可能存在神经损伤或药物残留效应,建议立即联系医生检查。 麻药的持续时间因其种类、使用途径和个体差异而变化,理解这些影响因素能为治疗提供有益参考。术后若出现不适或恢复异常,应尽早寻求医生指导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