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并发症包括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感染等,其中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应定期监测病情,了解诱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
1、低血压
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与过量脱水、透析液温度不当或患者心血管功能异常有关。患者可能表现为头晕、乏力,甚至晕厥。预防方法包括:严格控制透析脱水速度,避免突然大量脱水;透析液温度应调节至适中,约36.5℃;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进一步稳定基础病情。如果症状严重,应停止透析,进行卧床休息并静脉补液,例如盐水或生理盐水。
2、电解质紊乱
透析可能带来钾、钠、钙等电解质水平异常。高钾血症会引发心律紊乱,低钠血症可能导致脑水肿,而低钙血症会使患者出现肌肉痉挛。日常需注意饮食控制,避免高钾食物摄入,例如香蕉、柑橘等;确保透析后血钙水平正常,可选用含钙透析液;出现严重电解质失衡时,医生可能调整透析方案,或给予补钙、补钠和其他药物治疗。
3、感染
由于透析通常需要长期血管通路如动静脉瘘或导管的建立,细菌感染特别是导管相关感染较常见。一旦感染,可能引发发热、红肿和痛感,严重时发展为败血症。预防方面,透析中心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患者需要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如果已发生感染,可局部使用抗生素或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如感染屡次发生,可能需要更换导管或考虑其他血管通路。
4、其他并发症
反复透析可能会导致贫血、骨病及透析相关心理问题。贫血可通过补充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改善;骨病常与钙磷代谢紊乱相关,需调整透析液磷浓度,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心理压力大者建议进行心理干预和社交支持。
作为透析患者,应定期随访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第一时间报告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