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病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病因主要与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有关,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1. 手足口病典型症状
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红色小疱疹是标志性表现。初期常见38℃左右中低热,伴随食欲减退。婴幼儿可能出现流涎拒食,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部分病例臀部、膝盖周围也会出现皮疹。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水肿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2. 病毒传播三大途径
粪口传播是主要感染方式,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玩具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在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发生。接触传播通过疱疹液、分泌物实现,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感染。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
3. 临床治疗应对方案
对症治疗使用布洛芬退热,口腔喷剂缓解疼痛。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皮肤护理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皮疹,避免抓挠继发感染。居家隔离至少两周,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
4. 预防控制关键措施
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病例。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使用七步洗手法。患儿用品应煮沸消毒,发病期间避免接触其他儿童。集体机构需做好晨检,发现病例及时隔离。
该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1-2周自愈。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须急诊处理。保持居室通风,选择流质饮食减轻口腔刺激,康复后仍存在排毒可能需继续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