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婴儿有黄疸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皮肤和眼白发黄现象,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干预,可能由溶血、感染或胆道畸形引起。
1.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暂时性升高。早产儿更易发生,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增加母乳喂养频率(每天8-12次)可促进胆红素排出。
2.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溶血因素:ABO或Rh血型不合引发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快。
感染因素:新生儿败血症、TORCH感染等抑制肝脏功能。
胆道异常:先天性胆道闭锁或胆汁淤积影响排泄,需超声检查确诊。
3. 治疗方法
光疗:蓝光照射分解胆红素,适用于胆红素≥15mg/dl的患儿。
换血疗法:重度溶血时采用,替换含高胆红素的血液。
药物: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阻断溶血,苯巴比妥促进肝酶活性。
4. 家庭护理要点
观察黄疸范围:从面部扩散至躯干或四肢需就医。
喂养支持:母乳不足时可短暂添加配方奶,避免脱水加重黄疸。
避免错误处理:晒太阳需严格防护紫外线,禁止自行服用中药或糖水。
新生儿黄疸多数可自愈,但出生24小时内出现、进展迅速或伴随嗜睡、拒奶时,必须立即就医排查核黄疸风险。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结合医学干预与科学护理能有效保障婴儿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