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恶露有什么症状 产妇恶露有三点特点

产妇恶露是产后子宫蜕膜脱落、血液及坏死组织经阴道排出的正常生理现象,主要呈现血性、浆液性、白色三个阶段,持续4-6周。关键症状包括血腥味但不恶臭、颜色逐渐变淡、出血量递减。异常情况需警惕感染或宫腔残留。
1. 血性恶露
产后3-4天排出鲜红色血液,含大量红细胞和坏死蜕膜组织,类似月经量。每日需更换3-5片卫生巾,若1小时浸透整片或排出鸡蛋大血块,提示产后出血风险。哺乳时宫缩痛可能伴随恶露增多,属正常现象。
2. 浆液恶露
产后5-10天转为淡红色浆液,含宫颈黏液和阴道渗出液。此时出血量减少至月经末期水平,仍有少量血丝。若突然再现鲜红色出血,可能与过早体力劳动有关,需保持每日23小时卧床休息。
3. 白色恶露
产后10天后呈黄白色,含大量白细胞和表皮细胞,持续2-4周。正常状态下质地粘稠无臭味,使用护垫即可。出现豆腐渣样分泌物或鱼腥味,需排查白色念珠菌或细菌性阴道炎。
异常恶露需立即就医的三种情况:持续鲜红色出血超过2周、恶露量突然增加1倍以上、发热伴下腹压痛。临床处理包括超声检查宫腔残留、血常规检测感染指标、必要时清宫手术。家庭护理可饮用益母草红糖水促进宫缩,每日2次顺时针按摩子宫底,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
产后42天恶露未净必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评估子宫复旧情况。正常恶露是子宫修复的标志,异常变化可能反映胎盘残留或产褥感染,科学观察与及时干预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保持左侧卧位休息,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动作,有助于恶露顺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