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伤寒的症状有哪些 盘点伤寒临床六大表现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玫瑰疹、肝脾肿大等,需及时就医确诊治疗。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疹、肝脾肿大及相对缓脉。
1. 持续高热
伤寒患者体温呈阶梯式上升,第一周可达39-40℃,持续1-2周不退。发热期间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同时补充足够水分。
2. 消化道症状
多数患者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表现,后期可能转为腹泻。发病第二周舌苔厚腻呈"伤寒舌"。饮食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刺激性食物。
3. 神经系统症状
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重症可出现谵妄、昏迷。这类症状提示病情严重,需住院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菌素进行病原治疗。
4. 玫瑰疹
病程第7-10天胸腹部出现直径2-4mm的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2-3天内消退。皮疹不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即可。
5. 肝脾肿大
体检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质地柔软。超声检查可明确肿大程度。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脾破裂。
6. 相对缓脉
体温升高但脉搏增快不明显,形成特征性的相对缓脉。这种现象与毒素影响心脏传导系统有关,需心电监护观察。
伤寒确诊需依赖血培养或肥达试验,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使用抗生素如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疗程通常14天。预防重点在于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饮用煮沸的水。病程中注意卧床休息,恢复期仍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或转为慢性带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