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的症状 低蛋白血症该怎么办

低蛋白血症主要表现为水肿、乏力、免疫力下降,严重时需就医。治疗需补充蛋白质、改善肝肾功能、控制原发病。
1. 水肿是典型症状,常见于下肢和眼睑。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渗入组织间隙。轻度水肿可通过高蛋白饮食缓解,如鸡蛋、鱼肉、豆制品;重度水肿需静脉输注白蛋白。
2. 乏力与肌肉蛋白分解加速有关。患者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建议每日摄入1.2-1.5g/kg优质蛋白,选择乳清蛋白粉、瘦牛肉、藜麦等易吸收来源,配合阻抗训练维持肌肉量。
3. 免疫力下降表现为反复感染。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使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风险增加。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预防,同时补充维生素A、锌等免疫营养素。
4. 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当出现胸腹水、呼吸困难或持续高热,提示白蛋白低于20g/L,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医院会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功能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
低蛋白血症需长期管理,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定期复查血清白蛋白。肝硬化患者需限制每日蛋白摄入不超过70g,肾病综合征患者应选择大豆蛋白减轻肾脏负担。合并糖尿病者需选择低GI蛋白食物如鹰嘴豆、虾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