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人格障碍有什么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妄想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表现为持续存在的妄想信念,伴随社交功能受损。典型表现包括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等,需通过心理评估与医学检查确诊。
1. 被害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遭受迫害或阴谋对待,表现为过度警觉、频繁投诉或法律诉讼。例如认为邻居窃听、同事下毒,即使缺乏证据仍固执己见。这类妄想往往导致患者采取极端防御措施,如安装多个监控摄像头或随身携带防身工具。
2. 关系妄想
将中性事件曲解为针对自己的特殊含义。典型表现包括认为电视节目在传递秘密信息,或路人交谈是在议论自己。患者常通过"读心"方式错误解读他人意图,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约60%患者因此主动切断社交联系。
3. 嫉妒妄想
无端怀疑伴侣不忠,表现为检查手机记录、跟踪出行等。患者会将衣物皱褶、迟到等正常现象作为"证据",甚至强迫伴侣签署忠诚保证书。这类妄想易引发家庭暴力,需及时心理干预。
4. 躯体妄想
坚信患有严重疾病或身体畸形,如认为内脏腐烂或散发异味。尽管医学检查结果正常,患者仍频繁更换医院就诊,约30%会自行实施危险"治疗",如过度服用泻药或擅自手术。
5. 夸大妄想
确信自己拥有特殊身份或能力,如皇室后裔或发明天才。表现为挥霍性消费、冒用他人头衔等行为,部分患者会强行要求机构承认其"专利"或"爵位"。
妄想人格障碍需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相鉴别。诊断需满足DSM-5标准:妄想持续1个月以上,除妄想区域外其他精神功能相对正常。急性发作期建议住院治疗,稳定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奥氮平等药物。家庭成员应避免直接否定妄想内容,转而引导关注现实功能,定期陪同复诊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