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的症状 了解治疗手足口的方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5岁以下儿童高发。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需及时就医。
1. 手足口病典型症状表现
发热通常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8-39℃,持续2-3天。口腔黏膜出现疼痛性疱疹,多见于舌面、颊黏膜和硬腭,破溃后形成溃疡影响进食。手足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部分发展为小水疱,臀部、膝盖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患儿伴随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
2. 疾病发展的三个阶段
前驱期表现为非特异性感冒症状,1-2天后进入出疹期,特征性皮疹出现后确诊。普通病例7-10天自愈,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异常表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3. 家庭护理关键措施
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口腔疼痛时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酸奶。皮疹处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患儿用品需煮沸消毒,隔离期不少于两周。
4. 预防传播的有效方法
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养成勤洗手习惯,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幼儿园出现病例时应立即消毒玩具餐具,晨检发现可疑症状及时隔离。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需要警惕重症信号。家长应掌握识别重症的要点: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肢体无力、呼吸异常等。日常预防重在环境消毒和手卫生,患病期间做好隔离措施可有效阻断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