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恶心反胃想吐怎么回事

上吐下泻恶心反胃想吐多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或病毒感染引起,需及时补液并调整饮食。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肠胃功能紊乱,严重时需就医排查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
1. 细菌或病毒感染
食用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水样腹泻和反复呕吐。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通过粪口传播,儿童易出现喷射状呕吐伴蛋花汤样便。建议采集大便样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确诊后需隔离处理呕吐物。
2. 饮食因素
摄入过期乳制品可能引发乳糖不耐受性腹泻,生冷食物刺激胃黏膜会导致痉挛性呕吐。误食未煮熟的豆角所含皂苷会破坏消化道黏膜。发作期采用BRAT饮食法,选择香蕉、米粥、苹果泥和烤面包片,避免奶制品和高纤维食物。
3. 消化系统异常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焦虑时可能出现黏液便,胃食管反流病平躺时胃酸刺激引发恶心。胆囊炎发作时胆汁逆流会产生苦味呕吐物。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和诱发因素,餐后保持直立姿势至少30分钟。
4. 中毒反应
误食毒蘑菇所含鹅膏毒素6小时后出现血便,海鲜过敏者接触虾蟹可能引发荨麻疹伴呕吐。农药残留蔬菜清洗不彻底会导致有机磷中毒,出现瞳孔缩小症状。立即停用可疑食物,服用活性炭吸附毒素,皮肤接触毒物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呕吐伴意识模糊、便血或尿量减少需急诊处理。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Ⅲ,每公斤体重补充50ml,分次饮用。恢复期逐步添加蒸蛋羹、藕粉等低渣饮食,避免辛辣调料刺激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