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有什么症状呢?

小儿佝偻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肌肉无力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早期症状包括多汗、易激惹、枕秃,进展期可见方颅、肋骨串珠、X型腿或O型腿等骨骼变形。
1. 骨骼症状
典型表现集中在骨骼系统。方颅因额骨和顶骨隆起形成;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呈现串珠样改变;手腕、脚踝处骨骺端肥厚形成手镯征或脚镯征。1岁以上幼儿可能出现X型腿或O型腿,严重者伴有脊柱后凸或骨盆变形。
2. 肌肉神经症状
全身肌肉张力低下导致腹部膨隆如蛙腹,运动发育迟缓表现为坐、站、走等动作落后。神经系统异常包括夜间哭闹、睡眠不安、多汗(尤其头部),部分患儿伴有出牙延迟或龋齿易发。
3. 并发症表现
重度病例可能出现低钙性惊厥,表现为突发四肢抽搐、意识丧失。长期未治疗会导致身高生长停滞,胸廓变形影响心肺功能,骨盆畸形可能影响成年后生育功能。
预防与治疗需同步进行。保证每日400-800IU维生素D补充,早产儿需加倍剂量。多进行户外活动,春夏季每天晒太阳30-60分钟。饮食添加蛋黄、动物肝脏、强化维生素D奶粉。已出现骨骼变形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大剂量维生素D冲击治疗,严重下肢畸形可能需要支具矫正或手术干预。
小儿佝偻病症状具有渐进性特点,3-18个月为高发期。母乳喂养儿需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D,早产儿、双胞胎更易发病。定期儿童保健检查可早期发现颅骨软化等体征,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检测能确诊病情程度。及时干预可完全治愈,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骨骼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