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炎的症状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儿急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和腹痛,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需根据症状及时干预。
1. 腹泻是小儿急性肠炎最典型症状,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可达10次以上。病毒感染时粪便多无黏液脓血,细菌感染可能伴随血便。轻度腹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重度需静脉补液。母乳喂养应继续,奶粉喂养可换无乳糖配方。
2. 呕吐常出现在疾病初期,可能先于腹泻发生。频繁呕吐会导致进食困难,可采取少量多次喂食法。呕吐物带胆汁或血丝需立即就医。推荐使用口服补液溶液(如WHO标准ORS),每次呕吐后补充10ml/kg体重。
3. 发热程度因病原体而异,轮状病毒多为中低热(38℃左右),细菌感染可能超过39℃。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药物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15mg/kg)。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伴有惊厥需急诊处理。
4. 腹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排便后可缓解。热敷腹部能减轻痉挛,避免使用止疼药掩盖病情。若出现固定压痛、反跳痛或腹胀如鼓,警惕肠套叠等并发症。
5. 脱水是危险信号,表现为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轻度脱水(体重下降5%)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中重度需住院治疗。观察前囟是否凹陷、哭时有无眼泪等细节。
小儿急性肠炎症状轻重差异大,轮状病毒病程通常5-7天自限。出现血便、持续呕吐、意识改变或脱水征象必须立即就医。预防重点在于勤洗手、餐具消毒和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发病期间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