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型脚气会引起什么症状

水泡型脚气会引起瘙痒、水疱、脱皮和异味,严重时可能继发感染。该病由真菌感染引起,需保持足部干燥并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1.瘙痒是水泡型脚气最典型的症状,患者常感到脚趾间或足底剧烈刺痒,夜间可能加重。真菌代谢产物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反应。建议避免抓挠,可使用含薄荷醇的止痒药膏缓解。
2.水疱多出现在足弓或脚趾侧面,初期为针尖大小,逐渐融合成黄豆大透明水疱。水疱壁厚不易破裂,但摩擦可能导致溃烂。处理时可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
3.脱皮常见于水疱干涸后,表现为环状鳞屑或大片皮肤剥脱。角质层被真菌溶解酶破坏导致。每日用温水清洗后,需彻底擦干足部,特别是趾缝。可交替使用特比萘芬喷雾和尿素软膏。
4.异味源于真菌分解皮肤角蛋白产生的代谢物。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时可能出现酸腐味。除药物治疗外,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每日更换。可用稀释的白醋泡脚辅助杀菌。
5.继发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出现淋巴管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继发感染菌。出现感染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口服伊曲康唑配合抗生素治疗。
水泡型脚气的治疗需要坚持1-2个月,即使症状消失也要继续用药以防复发。家庭成员应避免混用拖鞋、毛巾等物品。公共场所尽量不赤脚行走,健身房浴室需穿防滑拖鞋。定期用紫外线烘鞋器处理鞋子能有效杀灭残留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