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晨僵,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防止关节破坏。
1. 关节症状
对称性关节疼痛和肿胀是典型表现,常见于手腕、手指、膝关节等小关节。晨僵持续时间常超过1小时,活动后稍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可能出现天鹅颈样、纽扣花样畸形。关节腔内滑膜增生导致活动受限,晚期可能出现骨性强直。
2. 全身症状
约40%患者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反应。皮下类风湿结节多出现在肘关节伸侧,质地坚硬无压痛。部分患者出现巩膜炎、肺间质纤维化等关节外表现。疾病活动期常见体重下降和贫血症状。
3. 特殊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腕管综合征表现,手指麻木刺痛。足部病变可导致行走困难,前足跖骨头疼痛明显。颈椎受累时可能压迫脊髓,引发头晕、肢体无力。幼年型患者可能出现生长迟缓、淋巴结肿大。
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与血液检查,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阳性具有提示意义。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质侵蚀,超声和MRI能更早发现滑膜炎病变。治疗需在风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对中重度患者有效。康复治疗包括关节功能训练、水疗和矫形器使用,日常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负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及时控制炎症可显著改善预后。患者应定期监测疾病活动度,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适度运动维持关节功能。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复诊,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