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手足口病需从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免疫力、保持卫生三方面入手,重点做好儿童日常防护。主要措施包括接种疫苗、规范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加强环境消毒。
1. 接种EV71疫苗
EV71型肠道病毒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6月龄至5岁儿童建议接种两剂次疫苗,间隔1个月。该疫苗对EV71感染保护率达90%以上,能有效预防重症病例。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通常2-3天自行缓解。
2. 规范洗手流程
接触污染物后、餐前便后需用流动水洗手,采用六步洗手法持续40秒以上。推荐使用含氯己定的洗手液,对肠道病毒灭活效果显著。儿童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每日需用含氯消毒剂擦拭,84消毒液按1:100比例稀释后使用效果最佳。
3. 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需煮沸20分钟或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幼儿园发现病例应立即隔离,班级停课10天以上,环境需经专业消杀后才能复课。
4.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3岁以上儿童可适量服用乳铁蛋白制剂,临床研究显示其能降低肠道病毒感染风险。保持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灭活环境中的病毒。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建立多重防护体系。除落实上述措施外,家长应学会识别重症早期症状,如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医疗机构数据显示,规范实施预防措施的托幼机构可使发病率降低76%。建议每季度对儿童活动区域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时发现隐性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