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什么疾病 重症手足口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高发,多数症状轻微,但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重症手足口病需警惕持续高热、神经系统异常和心肺功能衰竭等表现。
1. 手足口病的典型特征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潜伏期3-7天。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疱疹、手足臀部皮疹,部分伴有低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主要病原体,后者更易引发重症。患儿口腔溃疡可能导致拒食,皮疹通常不痛不痒,7-10天自愈。
2. 重症发展的三大危险信号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提示病情加重:持续39℃以上高热超过3天,常规退热药效果差;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呼吸心率增快、四肢发凉等循环障碍表现。EV71感染更易引发脑干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3. 分级处理原则
轻症患儿可居家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康复新液含漱,皮疹涂抹炉甘石洗剂。体温超过38.5℃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选择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重症需立即住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抗病毒,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机械通气支持呼吸。
4. 预防关键措施
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71型病毒导致的重症,6月龄-5岁儿童建议接种。日常注意洗手消毒,玩具餐具定期煮沸。流行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需落实晨检制度。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密切接触者观察10天。
手足口病防控需要家长掌握轻重症状识别,轻症做好对症护理,出现嗜睡、呕吐等预警症状时12小时内送医可显著改善预后。保持环境卫生、培养儿童洗手习惯能有效阻断传播链,疫苗防护与及时医疗干预是应对重症的双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