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感染症状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感染症状包括尿道分泌物、排尿疼痛和尿频,主要由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引起。治疗需抗生素药物配合生活调整,避免性接触传播。
1. 尿道分泌物
尿道出现透明或白色稀薄分泌物是典型症状,晨起时可能更明显。分泌物量通常少于淋病,但伴随尿道口红肿。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挤压尿道。每日更换内裤,选择纯棉透气材质。
2. 排尿疼痛
排尿时灼热感或刺痛常见于发病初期,可能伴随下腹隐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影响正常排尿。增加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ml以上,稀释尿液减轻刺激。可暂时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3. 尿频尿急
感染导致膀胱三角区敏感,出现排尿次数增多现象,夜间可能加重。记录排尿日记有助于判断严重程度。进行盆底肌放松训练,采用温水坐浴每日2次缓解不适。限制晚间饮水量,睡前排空膀胱。
4. 并发症警示
未经治疗可能引发附睾炎或盆腔炎,出现睾丸胀痛、下腹坠胀需立即就医。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早产风险。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抗生素疗程,常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疗程7-14天。性伴侣需同步治疗,治愈前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通过规范治疗可完全康复,但易重复感染。症状消失后建议复查病原体,治疗期间注意个人用品消毒隔离。维持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复发,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和适量维生素C摄入。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泌尿生殖道健康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