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须知急救小儿抽风方法

小儿抽风是婴幼儿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多由高热、感染或电解质紊乱引发,需立即采取侧卧、清理口腔、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医。关键处理步骤包括防止窒息、记录发作特征、避免强行约束。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将患儿置于侧卧位,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分泌物。使用软布包裹压舌板或勺柄垫在上下磨牙间,防止舌咬伤。避免将手指伸入患儿口腔,以免被咬伤或阻塞气道。观察嘴唇颜色,如出现青紫需检查是否有异物阻塞。
2. 控制体温
高热是婴幼儿抽风最常见诱因。使用温水(32-34℃)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忌用酒精或冰水。退热栓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或布洛芬(5-10mg/kg),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小时。体温降至38℃以下即停止物理降温。
3. 发作期记录
用手机记录抽搐持续时间、肢体抽动形式(对称/不对称)、眼球运动方向。测量并记录体温、有无大小便失禁。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因至关重要,癫痫发作通常持续1-3分钟,超过5分钟需立即送医。
4. 就医指征
首次发作、发作后意识不清、伴有喷射性呕吐或颈部强直时,需呼叫急救车。血常规、脑电图、头颅CT是常见检查项目。热性惊厥患儿需排查脑膜炎,非热性抽搐要排除低钙血症(血钙<1.75mmol/L)或癫痫。
5. 预防措施
有热惊厥史的儿童体温超过38℃即需用药,可备用地西泮栓剂(0.5mg/kg)。日常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饮食注意补充含镁食物(南瓜籽、黑豆)和维生素B6(香蕉、瘦肉),控制每日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是抽风的内在原因,90%的热性惊厥预后良好。家长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但反复发作或异常体征必须进行专业评估。建议所有经历抽搐的儿童完成至少72小时观察期,并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