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贫血怎么看是不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和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等进一步检查。
1.血红蛋白(Hb)是判断贫血的重要指标,成年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可初步诊断为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通常低于正常值,且伴随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减小,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反映红细胞大小,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V通常低于80fL,表明红细胞体积较小。结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可进一步支持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3.血清铁蛋白(SF)是反映体内铁储备的重要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通常低于15μg/L。若血清铁蛋白降低,同时血清铁(SI)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升高,可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4.治疗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或葡萄糖酸亚铁,每日剂量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同时,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可促进铁吸收。
5.对于严重贫血或口服铁剂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静脉补铁或输血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方案。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结合多项血常规指标和铁代谢检查,治疗以补铁为主,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复查确保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