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是怎么引起的原因有哪些症状

急性肠胃炎通常由感染、食物中毒或药物刺激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采取对症治疗。感染性肠胃炎多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非感染性肠胃炎则与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或酒精刺激有关。治疗包括补液、止泻、抗菌药物及饮食调整。
1.感染性肠胃炎是最常见的原因,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寄生虫如贾第虫等均可引发。这些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进入肠道后破坏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反应。治疗上,轻症患者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重症需静脉补液。针对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或喹诺酮类药物。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蒙脱石散止泻,洛哌丁胺减少肠蠕动。
2.食物中毒是急性肠胃炎的另一重要原因,常见于食用变质、未煮熟或受污染的食物。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产生的毒素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引发剧烈呕吐和腹泻。处理原则包括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大量饮水促进毒素排出,必要时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素。严重者需就医,医生可能会给予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并监测电解质平衡。
3.药物和酒精刺激也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可损伤胃黏膜,酒精则直接刺激胃肠道。这类肠胃炎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治疗上应停用相关药物,避免饮酒,可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抗酸药如奥美拉唑缓解症状。同时,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逐步恢复至正常饮食。
4.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多样,典型表现为突发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腹泻频繁,粪便多为水样或黏液便,严重时可带血。呕吐常伴随腹痛,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为胆汁。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干、尿少、皮肤弹性下降,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急性肠胃炎的预防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饭前便后洗手,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对于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应加强防护,必要时接种相关疫苗。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或并发症发生。通过合理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可在数日内恢复,但需警惕慢性化或复发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