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十二指肠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摄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胃酸过多引起,也可能与遗传、生活习惯及心理压力有关。针对不同原因,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行为改善来缓解并预防溃疡复发。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菌。它能破坏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刺激胃酸分泌,使十二指肠受到强酸侵蚀。根除治疗是主要方法,一般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二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服药周期通常为7-14天。在治愈后,需定期检查以预防复发。
2过量使用NSAIDs药物:一些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保护胃肠黏膜的重要物质。如果需要长期服用,建议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药物如米索前列醇,并在医生指导下调节剂量。
3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过多容易侵蚀十二指肠黏膜,诱发溃疡。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可以有效降低胃酸,缓解症状。避免暴饮暴食、辛辣食物可以帮助稳定胃酸水平。
4生活和环境因素: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习惯会破坏黏膜屏障,增加溃疡风险。戒烟、限酒以及规律三餐有助于修复胃肠黏膜。尽量避免高盐、腌制食物。
5心理压力:长期的焦虑或压力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加重溃疡风险。通过运动如瑜伽、跑步和心理疏导,可以改善压力状态并促进消化健康。
如果出现反复上腹痛、黑便、贫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寻找具体病因,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科学用药和调整生活方式对缓解溃疡症状及防止复发至关重要,并可能降低进一步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