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镛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艾滋病病人容易患结核病,因为艾滋病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使得抗击结核杆菌的能力下降。针对这一情况,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1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在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攻击CD4+T细胞。当CD4细胞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机体的免疫防线被严重削弱,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性病原体的风险。结核杆菌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之一。
2双重流行风险:在艾滋病和结核病流行率皆高的地区,如非洲部分国家或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接触到结核杆菌的可能性更大。结核病患者中的潜伏感染者约1/10可能会在一生中发展为活动性结核,这个风险在艾滋病患者中会大幅提升,年发病率可达10%。
3针对性的预防建议:为了减少患结核的可能性,艾滋病患者需控制病毒载量并尽量增加CD4+T细胞数量。临床上可使用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来维持免疫功能。同时,对于生活在结核病高发地区的艾滋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结核筛查,早期发现潜伏感染并采用异烟肼INH预防性治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密闭空间接触、适当锻炼以增强免疫力也十分重要。
4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对于已确诊感染结核的艾滋病患者,应同时开始抗结核治疗和抗艾滋病治疗。结核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四联用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通常治疗6个月至9个月。而抗艾滋病治疗则需针对患者的病毒载量及耐药性状况选择合理的药物组合,常见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替诺福韦和依非韦仑。两类治疗同时进行时,可能引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因此需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和副作用。
艾滋病患者确实容易患结核病,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合理的预防措施,这种风险是可以大大降低的。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身体状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是降低结核病发病风险的关键。希望患者及家属能够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