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妊娠糖尿病是由于遗传、环境因素、生理变化共同作用导致孕期血糖异常升高。诱发的原因包括家族遗传史、不健康饮食、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及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及时干预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对母婴的健康风险。
1、遗传因素的影响
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一等亲属患糖尿病的情况,会显著增加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这些人群天生存在胰岛素敏感性较低或是胰岛素分泌能力不足的情况。有家族史的孕妇,应及早进行糖耐量检查,并严格监控血糖变化。
2、环境因素与生活习惯
孕期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且缺少运动,会使得血糖水平易失控。生活环境中的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也会间接影响血糖的稳定性。建议孕妇一日三餐保持均衡,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绿色蔬菜、水果,避免久坐,可选择适合孕妇的慢走、瑜伽等安全运动。
3、生理原因:胰岛素不足与激素变化
正常怀孕期间,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如胎盘泌乳素、雌激素等,这些激素可导致胰岛素的作用被削弱。当胰腺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就可能发生妊娠糖尿病。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怀孕24-28周,因此在此阶段需格外关注血糖的变化。
4、孕期体重增长过快
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不仅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还可能带来妊娠高血压、巨大胎儿等并发症。建议孕妇根据体重基数设定合理的体重增加范围,切勿盲目进补。
5、其他相关疾病的影响
如果孕妇在怀孕前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或代谢综合征,这些疾病可能干扰正常血糖调节,从而提高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概率。这部分人群怀孕时需格外重视血糖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妊娠糖尿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病因有助于孕妇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建议孕妇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同时按医嘱定期进行血糖监测,若确诊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血糖管理,包括饮食治疗、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等,避免对母婴带来长期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