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佚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副主任医师
熬夜长期进行确实可能增加猝死风险,因为持续睡眠不足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脏骤停或脑血管意外等致命性事件。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建议调整作息、注意饮食调节以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1、熬夜为何可能导致猝死
长期熬夜是一种持续性的慢性身体透支行为,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多系统协作功能。
心血管压力:长期睡眠不足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持续亢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致命事件。研究表明,熬夜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正常作息人群高出约20%。
免疫系统损伤:睡眠不足会使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导致免疫力下降,同时增加慢性炎症的风险。这些因素直接关联到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进而可能导致猝死。
神经系统紊乱:熬夜会降低人体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形成慢性疲劳状态,并增加突发性脑卒中如脑出血、脑梗死的风险。
2、预防熬夜导致猝死的具体方法
规律作息:尽量保证每天在11点前睡觉,每晚7到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是健康的基础。如果因为工作或特殊原因不得不熬夜,应在次日补觉以减少损失。
饮食调节:避免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熬夜期间可选择坚果、牛奶、香蕉等健康零食补充能量;戒酒戒烟,保护心血管功能。
健康检查:定期体检尤其是心血管、肝功能、血糖和血压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如有胸闷、心悸、经常性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适量运动:避免完全久坐,但剧烈运动反而可能增加身体负担。选择低强度项目,比如散步、轻瑜伽,帮助舒缓压力,提高心肺健康。
3、熬夜后如何快速恢复
及时补觉:次日不要贪睡,建议午休15到30分钟即可;坚持规律作息重回正轨。
补充水分和营养:可饮用温水,搭配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或水果来恢复体力。
减少压力:熬夜后保持心情平稳可以避免刺激进一步损伤身体,必要时考虑冥想或深呼吸放松。
长期熬夜的危害不可忽视,它不仅对身体造成慢性伤害,更可能诱发猝死等严重后果。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高风险作息、重视身体信号是降低猝死风险的关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拒绝透支健康,才能拥抱更加精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