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减肥 > 运动健身

那种健身运动可以使自己胳膊上的肌肉增大```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个位名医您们好~ 那种健身运动可以使自己胳膊上的肌肉增大```还有扩大身上的胸肌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慎梓
李慎梓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1.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2.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3.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4.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5.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6.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7.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8.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9.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10.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11.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12.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13.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转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肺运动试验效果怎样

心肺运动试验是一项有效评估心肺功能和全身代谢能力的医疗检查,常用于诊断心肺疾病、评估运动耐力以及为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科学依据。试验效果主要体现在精准评估病情、辅助诊断及指导康复等方面。 1、精准评估心肺功能 心肺运动试验通过测量患者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状态下的氧气摄取量VO₂、二氧化碳排出量和心率等关键指标,为心肺健康状况提供了一幅全面的“数据图”。这对于判断心肺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价早期功能损伤及持续监测疾病进程尤其有效。例如,该试验可以精确分析患者是否患有心功能不全或隐匿性呼吸系统疾病。它还能评估运动能力,包括最大耗氧量VO₂max,这一指标是衡量心肺耐力的重要数据,特别适合运动员或患有慢病患者。 2、辅助诊断复杂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在诊断一些原因不明的气喘、呼吸困难或疲劳症状中效果显著。它能够区分是心脏问题、肺部问题还是外周组织利用氧气的问题,从而明确病因。例如,如果患者运动中氧气摄取量降低而呼吸交换比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肺气肿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而心率异常呈现较高早期衰退的情况,则可能提示心力衰竭。试验还对鉴别肺动脉高压病因、发现冠心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有重要帮助。 3、指导个性化治疗与康复运动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得出的科学数据,医生可以为患者设计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试验的结果能够明确患者的运动耐量,并设定运动锻炼的强度范围,例如最大心率的目标值、最佳氧耗强度等。这对于心脏康复患者或需要长期运动干预的慢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尤其关键。试验能及时评估康复进展,确保患者的运动强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意外风险。 心肺运动试验为临床诊断与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其效果主要体现在评估、诊断和指导上。如果存在持续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疲劳感,或有运动康复需求,建议在医生建议下进行该项试验,同时遵守专业的运动或治疗建议以改善健康状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