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肝癌病人出现吐血通常意味着疾病进入了更为严重的阶段,可能是由于肿瘤侵袭血管、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肿瘤直接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原因。及时就医是关键,同时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1、肿瘤侵袭血管:
肝癌患者的肿瘤可能逐渐侵袭到肝内或附近的大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这是肝癌患者吐血的重要原因,此时出血量往往较大,并伴有休克和贫血等症状。治疗方式包括对症止血和控制原发肿瘤。止血方法如通过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术阻断出血来源,同时采用抗肿瘤药物如索拉非尼或局部射频消融等方式进一步控制肿瘤进展。
2、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肝癌病人随着疾病发展,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一旦曲张的静脉破裂,就会导致大量呕血。这种情况危及生命,必须立刻治疗。医疗干预包括内镜下止血如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术、药物治疗如奥曲肽、以及门腔分流手术TIPS以降低门静脉压力。
3、消化道粘膜破损:
肝癌患者常伴有肝功能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同时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癌药、解热镇痛药可能损伤胃肠道粘膜,引起溃疡或糜烂出血。当发生粘膜破损导致吐血时,应停用相关药物,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如硫糖铝以及营养性支持治疗。另外,需监测肝功能,预防进一步加重。
肝癌患者如出现吐血,需要尽快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并根据病因积极治疗,避免延误。除了治疗,肝癌患者日常需注意肝功能保护,如避免饮酒、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坚持复查,严格健康管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