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沈华
沈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功能在长时间内逐渐下降,无法有效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其主要原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其他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往往与多个因素有关:
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慢性肾病史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涉及肾小管病变、有遗传背景的多囊肾等疾病。
②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重金属、农药、化学品等毒性物质可能对肾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③ 生活习惯: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者高盐、高蛋白饮食都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吸烟、酗酒也会加重病情。
④ 生理因素及疾病影响:与老化相关的肾功能自然减退,加上长期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尿路梗阻等疾病,容易损坏肾组织,最终导致衰竭。
2、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无法完全治愈,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症状:
① 药物治疗: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来降低尿蛋白并缓解肾脏压力;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时可补充碳酸氢钠;针对贫血可注射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② 透析疗法:当肾脏功能严重衰退,尿毒素累积严重时,可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代替部分肾功能,帮助维持生命及改善症状。
③ 肾脏移植: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是理想选择,但手术必须配合免疫抑制剂且等待时间较长。
④ 饮食控制:限制蛋白质摄入如减少红肉、加工食品,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肉、鸡蛋清;减少钠盐和钾的平衡,注意每天液体摄入量。
⑤ 生活管理: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感染,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进展缓慢但危害巨大的疾病,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非常关键。如果出现乏力、恶心呕吐、贫血、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通过科学的方法配合合理的生活方式管理,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白蛋白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白蛋白球蛋白偏高可能由肝脏疾病、感染性疾病、慢性炎症、脱水或某些其他代谢异常引起,具体原因需要结合病史、其他化验指标以及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明确。 1、生理因素导致的血液浓缩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偏高可能仅是由于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体液丢失过多,但补充不足时,会导致血浆蛋白相对增高。但这通常是暂时性的,恢复水分摄入后可改善。建议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成人通常需1.5-2升。 2、慢性炎症或感染性疾病 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或急慢性感染会造成球蛋白升高,而白蛋白相对正常或略低,导致比值改变。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感染病症容易出现类似情况。治疗上需要明确感染源后采用针对性抗感染疗法,例如细菌感染多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或青霉素类药物;真菌感染则可能需要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针对慢性炎症的治疗则需结合病因明确用药方向。 3、肝脏疾病导致的代谢异常 白蛋白的生成主要依赖肝脏功能,若肝功能长时间正常但球蛋白异常升高,则可能提示肝硬化早期、肝纤维化进展,或者某些病毒性肝炎。如果怀疑存在肝病问题,可接受肝脏超声检查,以及查明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等指标。生活中要注意减少酒精摄入,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4、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球蛋白增高 某些免疫功能紊乱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狼疮、慢性淋巴瘤等,可能使球蛋白异常升高,而在血液检测中表现为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变化。这些疾病通常伴随其他症状,比如贫血、反复感染。治疗方法可能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等专业手段,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药物、饮食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例如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蛋白代谢异常从而影响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饮食结构过于单一、营养不良或摄入蛋白质过高也可能影响蛋白代谢平衡。日常需保持饮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多食用高优质蛋白来源如鸡蛋、鱼类、大豆制品,并注意避免长期使用激素药物。 白蛋白球蛋白偏高往往提示身体某些潜在问题,确诊需进一步检查,建议结合其他血液指标和影像检查明确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若数值异常明显或伴随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确认治疗方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