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香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肝硬化的检查可以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活检来明确病情,发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医,以避免延误治疗。
1、自我观察和体检
肝硬化早期可能会有疲乏、厌食、腹胀、皮肤发黄等表现,晚期则可能发展为腹水、下肢水肿、皮肤蜘蛛痣等外显症状。医生体检时会重点关注肝脏是否增大、触痛、质地变化等明显的物理性异常,患者可以主动提供平时的症状和用药史。
2、实验室检测
通过血液检查可初步筛查肝功能异常。重点指标包括:
肝功能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反映肝细胞及胆红素代谢是否正常。
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表明肝脏机能受损。
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排查慢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可能性。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手段。常用方法包括:
腹部B超检查:观察肝脏表面是否粗糙不平、肝脏萎缩以及门静脉压力升高等特征。B超无创且便捷,适合初步诊断。
CT或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进一步查看肝脏的形态学变化和组织细节,对发现早期肝硬化更敏感。
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帮助判断是否发展为肝硬化。
4、病理活检
对于无法通过其他手段确诊的疑难病例,肝组织活检可以确凿证实是否存在肝硬化。医生用穿刺针从患者肝脏中取出微量组织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化和细胞变化。此方法虽然准确,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一般作为最后选择。
肝硬化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因此中高危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或长期饮酒者应定期筛查肝功能,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尽早发现问题。明确诊断需遵循坚持规范检查并及时治疗,保证病情能在早期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