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在急性期时应尽量减少活动,多休息来减轻炎症;但在疼痛缓解后,应适量走动和进行拉伸,以促进恢复和避免肌肉僵硬。具体处理需根据病情阶段和个人情况调整,以下将原因和应对策略。
1、急性期多躺着:缓解炎症与疼痛
在筋膜炎的急性期,过度活动可能会加重疼痛和炎症,需要通过休息来保护受累组织,让炎症反应得到控制。此时结合以下方法效果更好:
局部冷敷:用冷敷袋或冰袋敷于疼痛区域,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和炎症。
药物止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萘普生,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舒适体位休息:选择平躺或略微抬高患肢的姿势,让疼痛部位得到放松,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
2、恢复期适量走动:促进血液循环
当急性疼痛逐步缓解后,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适量的走动和拉伸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组织修复,避免因长期静止导致肌肉僵硬和筋膜粘连。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循序渐进地活动:恢复期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可从简单的活动开始,例如每天20-30分钟的轻松步行,逐步增加强度和时间。
针对性拉伸锻炼:如发生下背部筋膜炎,可进行猫伸展式拉伸;如是腿部筋膜炎,可尝试小腿后侧拉伸。每次动作保持10-15秒,重复3-5次。
热敷或按摩:适当热敷或使用泡沫轴的滚压按摩有助于放松僵硬的筋膜和肌肉,改善问题部位的柔韧性和功能。
3、如何判断是否增加运动量?
运动时若疼痛减轻或不增加,说明运动量适宜;若活动后疼痛加剧,需立即减少运动量并再次评估是否需要休息或咨询同时,切忌过度运动以免引发炎症复发。
筋膜炎的处理需动态调整,急性期适当休息、冷敷与药物治疗是关键,而恢复期的逐步活动和科学拉伸则能帮助避免后续问题的发生。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反复,应及时就医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康复计划。